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海拾贝>详细内容

教海拾贝

浅谈评价的多元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03 15:40:37 浏览次数: 【字体:

浅谈评价的多元化

                    临湖第一中心小学     陈晓峰

    新课程提出多元化的评价目标,评价的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以往的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成就,关注学生的表现,主要是以知识技能评价为主要内容、以书面评价为主要方式的评价。忽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利于教师发展的。通过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的考查,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还促使教师认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

一、评价的多元性

以往的评价更多地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其他方面的功能。这种评价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在课程开发和促进学生发展上的能动性。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学课程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又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只是将评价的目标限定在学生对概念、运算和解题技巧的考核上,就会使教师和学生只关注这些目标,忽视其他方面的目标,特别是那些不能简单地用一张考卷和一个分数来确定的目标。比如学生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学生学习过程的目标,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在多数传统的数学试卷中,考查的内容基本是计算技能和解决固定模式问题的能力,应用题也局限在一些标准的类型题中。像以下这样的问题是司空见惯的。

填空:

1)8+()=10    ()+ 6=16   7+()=14

9+()=10    5+()=15   4+()=11

 这样的评价是以知识技能为主的,重点在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评价的多元性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而是要评价学生多方面的的发展,评价学生的多种能力。如下面的题目,就可以从多方面考察学生的表现。

1、2、3、4、5、6、7、8、9填入下面方框里,使等式成立。

□-□=□-□=□-□=□-□=□

□+□=□+□=□+□=□+□=□

这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解答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评价时,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加减运算,又考察了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和创造性。

二、评价的激励性

评价师生感情交流的有效方式,运用激励性评价,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次进步,以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让他们在评价中得到鼓舞,树立自信心,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以《连加、连减》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吗?”学生争先恐后的提出了问题此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评价,用一些简短的语言,如“你提的问题很有创意!” “你的问题提的很有水平”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提问的欲望。接着老师继续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你会算吗?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继续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如“你们真聪明!”“想的真周到!”“不要急,慢慢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加以激励,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更强烈的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更好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以《认识线段》为例, 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时,教师提问:淘气的线段和大家玩捉迷藏呢,你能找出线段吗?通过这样激励性的提问,激发学生判断的兴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线段的2个基本特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折一折练习中,教师这样提问:刚才我们在长方形白纸上数出了4条线段,你还能在纸上折出一条线段吗?你能再折一条比刚才那条长的线段吗?你还能再折一条比那条线段短的线段吗?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鼓励孩子探究知识,让学生用长方形纸来折线段,通过让学生折出不同长短的折痕。引导学生体会“线段是有长短的”,这里即使学生丰富了对线段的感知,又使学生进一步完善了对线段的认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